计算机学院创建于2004年,是珠海科技学院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学制四年,现有在读本科生3617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高校,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讲师17人。
计算机学院现拥有实验室24间,其中面向全校的公共教学实验室17间,专业实验室5间,实验用房面积4425平方米,拥有服务器、计算机、图形工作站、ARM实验箱等设备2200余套。作为面向全校学生的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基地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承担了全校63个专业的95门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学院拥有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软件研究所、国际福祉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牵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前沿技术的实践应用,努力培养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优秀人才。
学院建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珠海市优势学科。目前开设了五个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软件工程专业(2006年)、网络工程专业(2008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6年)、智能科学与技术(2020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专业,珠海科技学院的首批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本专业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同时开设了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智能设备接口技术、机器视觉、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开发、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工业企业、IT产业、通信产业、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工作,同时也可攻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软件工程专业是珠海科技学院的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珠三角地区IT行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以软件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学科建设、实践技能培养、职业能力认证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体系。紧跟国家“互联网+”、“创新2.0”发展战略,着力培养拥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和软件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较强团队精神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的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生可在通信、软件、创意和媒体等行业以及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从事软件开发、评测、管理、维护和应用等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网络工程专业是珠海科技学院的特色专业,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管理、配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领域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课程设置紧跟前沿技术发展,开设了物联网技术、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对计算机网络有较高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网络与安全程序设计等实际工程工作,也可从事网络工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信息系统设计和数据分析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以切合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设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信息科学前沿课程,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在“新工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着力培养具备现代管理意识、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应用能力,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处理与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实践能力,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IT企业、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图书馆、物流管理信息中心、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管理、数据分析等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可攻读计算机应用或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生。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在智能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工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面向教育、医疗、智能家电、智慧城市等领域,可从事智能信息系统开发、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等工作;或者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智能硬件开发、应用与维护工作;还可以攻读硕士学位,在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科研等工作。